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隆子要闻

【奋进隆子 2025年工作巡礼(第6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探索联农带农新路径

2025-11-10 22:29:48 来源:网信隆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近年来,隆子县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黑青稞、黄改牛为两大主导产业,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积极着手建设隆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经过不懈努力,2024年11月,隆子县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5年4月,隆子县被成功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项名单。

今年以来,隆子县更是稳扎稳打,紧跟国家政策,用好奖励资金,运用以工代赈模式,全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科技、品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未来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将逐步在完善产业体系、带动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隆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机车库项目施工现场)

以产业引领为基础建立农业发展新机制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今年以来,隆子县积极构建“县统筹、乡落实、村参与”工作体系,成立产业园领导小组、管委会,形成了“县领导挂帅、部门联动、乡镇落实”的推进机制。同时,针对黑青稞种植(品种混杂、土壤盐碱化)、加工(设备陈旧、附加值低)、市场(品牌弱、溢价低)三大问题,隆子县聘请西藏农牧大学、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制定“品种改良+土壤修复+加工升级”方案。同时,以工代赈模式与“村民自建+群众监督”机制的结合,让群众参与黑青稞试验田建设、黄改牛养殖设施完善等全过程,逐步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经营”的转变,将为乡村人才储备奠定坚实基础。

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隆子县紧紧围绕“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理念,规划建设黄改牛粪污资源化利用与黑青稞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将黄改牛粪污经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定向用于黑青稞种植,减少化肥使用量;同时,同步推进节水灌溉工程,降低农户种植成本,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着力打造“生态友好型”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5年黑青稞提纯复壮连片种植区

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塑造三产融合新典范

品牌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隆子县深挖本土特色产业潜力,依托“世界最大黑青稞种植基地”认证与统一品牌运营,延伸黑青稞产业链,开发了黑青稞糌粑、炒黑青稞、黑青稞酒、黄改牛奶制品等系列产品。下一步,隆子县将在统一品牌设计、植入藏文化元素与溯源二维码上狠下功夫,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推进农产品物流与农文旅融合,力争使隆子黑青稞、黄改牛奶制品形成“生态+文化”的特色标签,逐步提升产品溢价空间,为后续吸引外部投资与拓展高端市场创造条件。

以利益机制为驱动探索群众增收新模式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钱袋子鼓不鼓。为了让群众增收致富,隆子县将着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逐步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黄改牛入股等形式加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企业也将从年度利润中提取分红资金,按照农户入股比例进行二次分配,助推实现“务工有薪金、入股有股金、销售有收益”的多重增收模式。

据悉,隆子县农业产业园将覆盖隆子镇、日当镇、加玉镇、热荣乡、列麦乡5个乡镇,涉及农牧民7433户22833人。园区内黑青稞播种面积3.04万亩,占全县青稞种植面积的98%以上,年产量达1.67万吨;黄改牛存栏9600头,覆盖全县所有黄改牛养殖区域,奶产量1.05万吨,人工饲草面积2.6万亩,鲜草产量近9万吨,基本实现每头黄改牛拥有2亩人工饲草地。

(隆子县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扎西曲珍表示,隆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将在提升自身能级的同时,对区域发展也将产生多维度辐射带动效益,助推形成“主业引领、副业跟进”的产业生态。规划中的冷链物流项目,争取全面覆盖“种植养殖-加工区-销售端”的冷链物流网络,最终将打通“产地-市场”最后一公里,为园区未来承接更大规模订单、拓展跨区域销售网络提供硬件支撑,将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双升”转型。

前程似锦待勾画,万里长空鹏翱翔。未来,隆子县将依托产业园的建设,着力构建“科技支撑+利益联结+生态保障”的体系,力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