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隆子要闻

【奋进隆子 2025年工作巡礼(第7期)】隆子县土地整治赋能高原乡村振兴 守牢耕地红线促城乡融合发展

2025-11-13 20:31:15 来源:网信隆子

站在隆子镇叶巴村的田埂上,放眼望去,以前的低效用地、旧宅院已然不见,呈现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景象,村民们满脸笑意地算起了“收益账”:“村集体得到了土地补偿款,我们也分到了安置补偿款,新房通了水电,种地还有机械化帮忙,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耕地保护,千秋之业。近年来,隆子县委、县政府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深入落实《山南市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三年行动计划》,大手笔推进土地整治,让沉睡的高原沃土重焕生机,走出了一条“保耕地、促发展、惠民生”的高原特色之路。

土地整治施工现场

精准筑基:“四维摸排”摸清土地家底

“耕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以前看着一些地块开发不足,可惜咯!”谈及往昔,叶巴村村民感慨万千。为摸清土地“家”,由隆子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建专业团队,立足高原农耕特点,创新推出“数据库筛查+实地勘测核实+民意征集研判+部门联合会审”的四维摸排机制,结合国土变更调查、土地确权、空间规划等多源数据,联合村民代表座谈以及农业农村、水利、林草等多部门专业意见,精准筛选出4个乡镇11个村约2000亩地块实施新增耕地项目,并对27处旧房(宅基地)进行拆旧复垦,新增耕地面积达2169亩。实现了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农用地质成效显著提升、用地布局持续优化,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

(土地整治完成后播种出苗景象)

科学攻坚:“全链管控” 零散地块"变身"沃野粮仓

“从立项到验收仅用了 11 个月,2169亩土地就完成了华丽变身,这效率真是没话说!”谈及项目推进速度,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为确保工程质量,隆子县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团队,建立“业主代表+监理单位+设计团队+ 跟踪审计”四方驻场监管机制,从村民协调、技术指导到质量把控实施全链条管控。

曾几何时,隆子也面临着与全国许多地区相似的困境。耕地指标持续下降,低效利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治不足,成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而现在的隆子,连片平整的土地向远方延伸,规整的沟渠纵横其间,937.67亩耕地实现提质改造,136.96亩未利用地得到了开发,全域2032.04亩实施了地力培肥;新建的13426米沟渠、818米引水钢槽、1733米防洪堤坝、2562米引水管道及1处取水口形成了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统,彻底解决了“靠天吃饭”的难题;9358 米机耕道直通地头,让农机自由穿梭,整治后的地块实现了“田成方、路通畅、旱能灌、涝能排、地力优”的跨越式提升,为隆子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群众秋收的景象)

成效彰显:“多维赋能”激活发展引擎

土地开发整治和增减挂钩不仅让耕地“增了量”“提了质”,更让群“得了利”“享了福”。通过土地开发整治,提升耕地占一补一指标1690.47亩,其中耕地后备资源951.89亩。通过拆旧复垦农村闲置宅基地、废弃工矿用地等,提升建设用地结余指标为169亩,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指标保障。同步推进的村庄集中安置,学校、医院、文化广场一应俱全,水电路气信全面覆盖,村民们告别了破旧宅院,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村集体获得土地补偿 1120万元,群众安置补偿超700万元,村民们过上了“住有宜居、耕有良田、服务便捷”的新生活。此外,还建立“专人管护+绩效考核+费用保障”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耕地撂荒和“非农化”“非粮化”,让良田持续丰产、群众持续增收。    

夕阳西下,从空中俯瞰,规整的田块、纵横的道路、完善的沟渠,构成了一幅隆子现代农业的美丽画卷。隆子县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整出了良田美景,护住了发展根基,守住了民生底线,更探索出了一条实现产业升级与富民强村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