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隆子>援藏工作 > 援藏新闻

7小时生死营救!二次延期援藏医生创多项首例 常德组团医疗为高原筑起健康长城

2025-11-13 22:21:29 来源:网信隆子

“感谢谭京龙医生,感谢所有医护人员,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11月的隆子,秋高气爽,53岁的西紧紧握着援藏专家谭京龙的手,热泪盈眶。十几天前,他还在生死边缘徘徊;如今,他迎着高原的朝阳康复出院。这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不仅见证了援藏医生的精湛医术,更彰显了常德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深厚力量。

时间回到2025年10月27日,隆子县人民医院外科诊室气氛凝重。一名患者右侧腹股沟肿物如篮球一般巨大,触目惊心,谭京龙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右侧腹股沟嵌顿疝合并感染性休克”,病情危急,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必须立即手术!援藏专家谭京龙立即带领外科团队迅速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台上,挑战接踵而至。当打开腹腔,患者小肠已因嵌顿出现缺血坏死,急需切除。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七个小时,420分钟,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每一个操作都精准无误,每一秒都是与死神的较量,谭京龙医生的双手稳如磐石,完成了隆子县首例小肠坏死段切除与空回肠端端吻合术。当手术成功的消息传出,等候的家人喜极而泣——又一个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拉回。

这已是谭京龙医生在雪域高原坚守的第三个年头。二次延期援藏,他早已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扎根高原期间,他累计完成了100多台手术,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100多个重获新生的家庭。此次开展的坏死小肠切除空回肠端端吻合术、嵌顿性疝修补术,是谭京龙医生在援藏期间在隆子县人民医院继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胆总管整形术、胆总管修补术以及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开创的又一批首例新技术。更为精准、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案,一次次填补了当地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速度,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比一台成功手术更重要的,带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才是根本。”谭京龙医生始终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在他的“传帮带”下,徒弟索朗边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一系列手术,成为当地外科的骨干力量。“师傅手把手地教我,从术前评估到术中操作到术后恢复注意事项,每一个细节都倾囊相授。他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份技艺的传承,正是常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最动人的篇章。

一直以来,常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聚焦高原病防治、远程医疗、藏医药现代化等关键领域,创新推进医疗援藏模式:通过“一市对一县”“一院对一病”结对工程,指导隆子县人民医院组建专业外科手术团队;探索“1+2+N”传帮带模式,让每名援藏医生带教1-2名徒弟,辐射N个科室,真正实现“援藏一人、带动一批、影响一方”。

如今,当地患者无需远赴拉萨或内地,便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医疗援藏构筑的不仅是一道健康防线,更是连接汉藏同胞心灵的桥梁。

援藏之路,大爱无疆。在常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的推动下,隆子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多项“首例”手术。以谭京龙医生为代表的常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团队,以坚守与奉献诠释着医者仁心,用技术与担当书写着医疗援藏的崭新篇章。

从急诊手术的生死救援,到常规手术的精准治疗;从援藏专家的技术引领,到本地医生的快速成长,他们或许错过了与家人的相聚时光,却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家门口重获健康。相信在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的持续推进下,会有更多高原患者受益,更多医疗新技术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让健康之花在隆子绚烂绽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